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清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清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熹妃传华服大赛代表大清出席国外宴会怎么搭配?
是清朝出巡的吗???这个是清朝出巡的
发型:潮平两岸【紫2】
头饰:钿子头【紫2】
首饰:玛瑙宝珠【紫2】
服饰:牡丹吉服【紫2】
装饰:狐语银铃【橙1】
好感:10958甲
参赛:17534一个
补充:这题要注意的是清宫服有两套,一套官服>礼服(云锦旗袍套),一套礼服>官服(牡丹吉服套)。1、装饰品一般会选手绢、华清、宫禁如意,楼主上次选用铃铛,分数还行,但是具体哪个更好楼主需要一一尝试对***数。2、两套清宫搭配分数如下:拉翅紫2+金雕绿2+步步紫3+云锦紫3+碧霞手绢绿2参赛14881;拉翅紫2+钿子头紫2+玛瑙紫2+云锦紫3+华清紫2参赛15828;潮平紫2+钿子紫2+玛瑙紫2+云锦紫3+铃铛橙1参赛16849。结论:牡丹吉服套优于云锦旗袍套。
晚清时我国的军舰是从国外进口的还是自产的?那么那个时候军舰各处的连接是怎么接在一起的?是电焊吗?
当时是用的铆钉,,
当时连洋钉都造不出来,还能造出来军舰吗。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为什么清朝那么愚蠢不自量力,不主动开放国门,给他们钱赚,就不会打的你头破血流呀?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我简要回答下吧。
首先第一点,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民贫穷,科技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发展落后。恰恰相反,清朝统治者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国富民强,对西方列强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没有意识到,西方列强的舰船可以随意开到中国来经商而中国的船却开不过去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可以随时打你而你对我无能为力。真理在大炮射程以内。
第二点,传统农耕文明对外界依赖很低,中国向外国卖出丝绸,茶叶,陶瓷,换回来的是大量真金白银和少量奢侈品。清朝中国富人们对国外奢侈品需求量有限,广大穷苦老百姓消费能力很弱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购买力。简单来说,国际贸易上,清朝不需要列强,而列强需要中国。所以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开放国门对自己没有好处,还有可能引起不安定因素影响自身统治。
第三点,当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都被打败以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被迫开放了部分口岸通商,通过通商也加深了对世界各国的了解,也初步了解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但出于习惯性认知的左右,依然觉得自己是最大的,最好的,哪怕内心早已不那么自信,所以行为上依然是傲慢和封闭守旧,哪怕知道自己错了,改也是很难的。
第四点,落后和弱小并不是挨打的必然理由,但落后且愚昧,弱小而富有,同时身处险境而不自知,仍拒绝自我改变,这就会招致列强群起而攻之,抢夺旧中国这块美味的大蛋糕。说到这,清***是有责任的。
清朝灭亡后,皇族的人都去了哪里?靠什么过生活?
清朝被民国取代,是一次不流血的改朝换代,加上有民国与清室签订的退位协议,清朝末代皇族的命运,与其它朝代末代皇族的命运相比,算是非常***的了。
首先,按协议,废帝宣统及其直系亲属仍然居住在紫禁城里。宫女,太监依然为他们服务,前清的多个师傅依然进宫为他上课。可以说,他在紫禁城里,仍然是皇帝。以至于后来张勋还有机会复辟。
其次,皇族中曾经有权的,大多在任时捞到了不少真金白银。清朝灭亡后,他们一部分留在北京,继续提笼架鸟的优渥生活,只是手里不再有权而已。还有一部分则前往其它城市。这些城市包括天津以及东北的大连,长春等地。因为东北是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像川岛芳子的父亲肃亲王善耆就客居旅顺,并死在那里。
第三,也有一部分在清朝时没捞到多少好处的皇族,以前尚可领取由国家财政发给的粮饷,清朝一亡,这笔补贴再没有人发了。他们大多有两条路,一是自食其力,自谋出路。二是穷困潦倒,靠变卖祖产为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清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清海外生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