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生海外生活很苦吗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留学生海外生活很苦吗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国外留学,你是如何度过那些苦日子的?
找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群体,比如一起写作业的要有一个小团体,一起打球的,一起瑜伽的,一起爬山的哪怕一起打游戏的,因为国外的大学一般自主选课多一些,经常一起上课的时间会很少,而且我们又身处异国,远离家人朋友,课业又比较难,所以容易有孤独感,所以一定要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重要~
不就是打个工,省点钱,学习累点么,真谈不上苦。工作以后才是真苦逼,尤其是房子一买,那叫个压力山大,干活干得不开心了也不敢辞职。要我宁愿回到巴黎那个小餐厅打工,然后十点半回家写作业到凌晨2点,那种生活单纯的让现在的我羡慕,人际关系简单,每天要做的事情明确,还有老师在那随时帮你解决问题。其实穷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快乐的获取,留学时期餐厅里没卖完的寿司什么的,带回家和女朋友一起吃,就很快乐。偶尔出去吃个三四十欧的中餐,那是最高的享受了,闲的时候约上几个好朋友,点一杯咖啡能聊三小时。现在呢,吃的都是好东西,动辄人均几百上千,可是你看着一起吃饭的客户和领导,吃的就是不得劲,还得陪着灌那些难喝的酒精饮料。。。别想着苦了,设法找到乐趣吧,学生时代真的美好的不行。当然,这话对我自己也适用,社会生活里也一定能找到乐趣的。
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过的怎么样?听说抑郁症现象严重?
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留学时乘坐免费巴士去了快铁站,准备回来时,上了一辆已下完客的免费巴士,司机对我喊:“go!go!go!......”我对他的这种态度不能接受,后来声音越来越尖锐,我只好下车了。
留学生的情况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抑郁症确实是太可怕了出现失眠,头疼,出汗,记忆减退,肌肉疼痛等等,也称之为黑狗,不死的癌症,吃药只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治疗必须到专业的治疗机构,不能乱用药,加速病情恶化。
本科留学生在国外的确不容易,既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又要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一旦学习生活就业出现问题,则无处倾诉,所以非常容易出现抑郁,而硕博研究生相对条件要优越的多了,所以相比之下要好多了
一般去国外留学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非常优秀的精英,或是去国外镀金,或是去国外提升自我。而另一种,则是学习不太好甚至很差,只能去国外混个文凭了,而这种人,通常都比较有钱。所以对于第二种人来说,国内国外差不多,只是换了个地方花钱而已,也不会存在什么能让他们抑郁的问题。而对于第一种人,如果只是去镀个金,压力自然也不是很大,毕竟他们本身就比较优秀,所以更不可能患抑郁症了。再说那些一心想要提升自我的,他们的心态和这些人自然也是不同的,不会有太过功利的思想,对于他们而言,唯一的烦恼恐怕是这个实验数据为什么和书上说的相差很大,诸如此类,也就很难患抑郁症了。至于所谓的抑郁症显现特别严重,不过是因为现在去留学的人数增多,在概率不变的前提下,基数自然会增加,也不能说是国外留学的人患抑郁症的特别多。就像如果我碰到一个地方的人,觉得他特别吝啬,然后就说这个地方的人都是吝啬鬼,这样以偏概全,就不对了。
海外留学生的学业重吗?
“有时候熬夜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熬夜不能让我们成功,但是熬夜可以缓解我们碌碌无为的焦虑。”独自一人来到美国的恐慌焦虑,让我从大一开始就养成每天不到凌晨三点无法入睡,开着电脑看剧或者打游戏至少不让自己觉得孤独。我原来以为熬夜的只有一个人,后来发现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跟我一样,初到美国感到焦虑又或者恐惧,觉得早睡没有安全感,排除我们这些内心敏感的人。熬夜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因为学业的原因,大部分人熬夜的原因还是因为来到异国他乡感到焦虑又或是一直都有晚睡的习惯改不过来。
既然你问海外学业重不重我就回答你一下吧,PHD那个学业任务量,一般人不熬夜完不成的,除非你不在乎GPA低(我们学校规定GPA连着三个学期低于3你就走人吧,问题是你如果不努力就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到自动走人,那时候我基本都是3.4点才能睡。还有那些在业绩导向型单位工作的人,他们也不想加班和熬夜,可是自己做不了主啊,又不是你开的公司,老板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哪怕要牺牲健康,除非不想干了。
我有个朋友是学霸,每学期20学分,八门课不算实验,每天教授的paper都有due 作业多到写不完,还要读几百页的文献***,还要总结 lab也是实验报告好几百页第二天交,她每次吃饭都要控制在五分钟内,确保不耽误时间,然后睡觉都是凌晨两三点睡觉,基本天天如此,她也没啥活动,平时就是学习。
我初中一个数学老师,2014年熬夜,凌晨三点倒地脑瘫。4年过去了,前几天母亲跟我***说刚看望老师回来(以前是同学),现在勉强能走路、能说话,只是很久没有工资了,单亲家庭,家里还有个上大学的女儿在照顾她。
如果说书本作业,确实不重。如果说学习任务,也不轻。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学习任务。 国外初中以下学生,课后没有书本作业,但仍有学习任务。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每天放学老师要求家长保证2小时的室外活动,并阅读一本幼儿画册。这本幼儿画册,制作精美,让人爱不释手。虽然只有薄薄的几页,每一页也没有几个字,但孩子却看得兴趣盎然。我以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两大重要习惯,运动和学习。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加重,设定的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虽然有课后作业,但不要求明天一定要交,学生可以在几天或者一周以后再交。有的作业,往往需要借助***资料,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与同学讨论后一起完成。总之是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发散性思维。这既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周末,往往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学校会与社区联合,每周安排不同的学生去社区参加活动。有的去养老院,有的去募捐,有的去博物馆做讲解员等等。 当然,要考名牌大学,学习成绩还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社交能力和体育或文艺等特长。澳洲的学习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始终是在进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年龄一点点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渐渐呈现,到了高中选课时就水到渠成。如果想考名牌大学,一惯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好的学生,在高二乃至高一,就会被名牌大学钦定了。如果差一点的,课外补课也有,其中华人孩子比较多。中国人还是这种习惯,最好的一定要争取,不管合适不合适。努力过了,哪怕不成功,无憾!但家长们忘了一点,差距太大了,注定失败的努力,对孩子是伤害!
女孩子一个人在国外留学是一种什么感觉?
刚来的时候有点无助,很多小事都得从头来过,包括找人到机场接机、去租第一套房子、到学校报到、到银行***、安排生活、买吃的用的,等等,都需要别人帮忙带路和指导,过去的经验不好用了,需要从零学起。
最孤独的时期,我最常做的是——只有自己紧紧地拥抱自己来打气。这时候,能认识一些人比较厚道的学兄学姐,显得特别重要,他们会让你少走弯路,尽快熟悉新的环境。
如果经济比较紧张的话,女留学生的生活会更加无助一点,我就曾经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每天忙到倒头便睡的程度,优点是没有时间来“可怜”自己,缺点是真的很苦,苦到我自己从来不愿主动去回忆那一段时间的程度。所以,我是很不赞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还要送女儿留学的决定的。
一个人走的路,需要独自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逐渐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再情绪化,而是勇敢去面对。攒够买一辆二手车的钱、买下人生中的第一辆车、考下驾照、啃下博士资格考试、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找到第一份工作、拿到绿卡、孩子降生,等等等等,一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多数都是自己打拼走过,我的路走得孤独清苦了一点,但却很坚定很独立,也很有成就感。
所以,如果一个女孩子没有坚强的神经,我的看法是最好不要一个人在国外留学,不仅因为学业上要面对的事情很多,还要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等等。
一般出国念书的女孩个性都很独立自主,也比较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很早接触西方教育,所以崇尚自由平等,多少也有点女权。整体来说还是很好的,虽然有时比较孤单,但国外环境单纯一点,也可以让人不那么心浮气躁。
我是18岁去的澳洲,高二结束,那时候父母在国内做生意,就一个人出国的。出国那天我一滴眼泪都没掉,还挺开心的,新的生活嘛,自由自在的也没人管。可能是我父母一直忙,所以一直比较独立。刚出国比较小,英语也不是很好,为了好成绩要一直很努力用功读书。国外的好大学是好进不好出。但国外的教育系统是很好的,开放性思维,很让人动脑,同学都是外国人,英语进步也很快。 想毕业那好成绩回头找个好工作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很努力的学习才行的,混一混绝对是自己骗自己。
因为独立生活,所以吃穿用度都要靠自己,很多同学都学着自己买菜做饭,生活要学的东西也比较多,我住寄住家庭还行不用太操心。新的环境也可以接触不少人,各个国家的人都有,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反正出国很早的女孩一般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个性坚强独立。有一些也比较能吃苦,凡事都靠自己,也没有习惯依赖他人。这点我真觉得很不错的,总之女孩子出国念书涨涨见识培养独立的个性还是建议的。
刚来的时候特别兴奋也特别害怕,不知道和我性格不够自信有没有关系,反正在各方面都很好奇想去尝试又同时很紧张自己会做不好。比如上特别难的哲学艺术课的时候,很多美国人从小就接触古希腊拉丁文阅读很多哲学经典,从小就去看过最好的艺术品记住很多艺术家,所以老师上课会讲课很快,很多时候一些史实会以为大家都懂就不多做解释。作为刚来美国上学的我,又不好意思打断老师讲课怕老师觉得我什么都不会,所以干脆很多东西都是课下经常去问同学,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这种紧张情绪也遍布到了各种社交和职业活动中,美国大学生非常看重社交,因为大家都是独立选课独立完成很多东西,所以很少有说几个人永远在一起上课下课参加活动的机会。这样一来,去食堂吃饭,去参加活动很多时候要靠自己主动去约别人,在很多社交场合,要学会去和陌生人自如交谈甚至学会怎么讲各种笑话和分享倾听不同的故事。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一开始自然会战战兢兢,练穿衣打扮参加party都会紧张。
不过呢,也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我来美国后有了飞速的成长。在国内念书时候女生可能会被认为是认真好学,但到了美国我愿意努力变得更爱展现自己的思想,爱和别人交流。曾经比较低调的我,如今在工作中也变成了靠和各个部门建立关系,推进项目,以及善于结识职场好友的人。
我最受益的大概是美国社会对女性领导力的推崇,让我从留学生阶段就得到了教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各方面的支持,去追求自己喜欢领域更大的影响力。虽然自己必然身在异国有很多挑战,但这些挑战最终塑造了我各方面对自己自信的建立。
作者微信公众号:***都爱丁小佩(woaidingxiaopei)^_^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生海外生活很苦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生海外生活很苦吗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