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文化差异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文化差异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家族和国外家族区别?
中国的家族和外国的家族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一是家族观念不同,由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家规族规,重视本族子孙教育,家族观念重;外国则家族观念淡薄。
二是中国家族讲究历史传承,一般每个家族都修有祠堂,修订族谱,记载人丁及迀徙情况,并修订辈分,长幼有序可询;外国家族则几乎无迹可寻!
港澳台的同胞或者海外华人的春节习俗上会有什么特色和不同吗?
也许是因为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都有着很强的思乡情结,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在他们的心里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万家团圆的春节!
因为在加拿大生活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国外的时候是怎么过年的。春节在华人较多的地方是个比较隆重的节日,就像圣诞节在中国很热闹一样,Chinese New Year 已经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大型节日,不光是华人,老外们也乐在其中。除了“谢谢”之外,“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也是老外们掌握得最多的中文之一。
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一所高中举办的尾牙晚会:
学校会找一些比较会做中国美食的学生和家长成立一个小组来帮忙。筹备小组先开小会写个清单,从油盐酱醋到炊具、桌椅板凳,都逐一列表分头置办。
火锅是老外们觉得最有特色的中国美食之一,所以每次中国节日的聚餐都少不了火锅~
这是我所在城市的华人协会2015年举办的春晚,在一所很大的教堂里举行,当时应邀到场的有几百人,当然不只是华人。
亲戚好友们相互窜门轮流聚餐,有时候还没轮完,年都过完了~
新年即将来临,在这里祝大家平安喜乐,猪年大吉!
出国十多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有国内的朋友问我:“你们在国外怎么过春节?“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说许多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过年时的“三部曲”。
华人社区“好戏连台“
在美国华人集中的大中城市里,每年都有各种大型的庆祝中国年的活动。各种华人社团,如中文学校、同乡会、校友会、大学里的中国学生会,还有各种兴趣爱好社团,都会举办自己的庆祝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宴会和文艺演出,一些社团还会大手笔从国内请来明星,让当地华人大饱眼福。
因为在美国没有集中的春节***期,所以这些活动很分散,从农历十二月正月,可以说只要你有兴致,就可以不停地“赶场”,过足“年”瘾。
在华***口少的地区,虽然没有大都市那么热闹,可是大家过年的兴致一样高。像我生活过的俄亥俄州,地处中西部,那里既没有商家林立的中国城,也没有中国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大家平时散落在不同的大学、公司里,可是到了过春节的时候,那些有热情有能力的同胞们就牵起头,把大家聚在一起,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节”活动。
(男女老少上百人参与春节演出)
来参加 “中国节”活动的,不仅有操着各地口音的同胞,还有慕名而来的当地美国人。
(中文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民族舞蹈)
舞台上,有传统的舞狮、民族歌舞和功夫表演;大厅里,有中餐馆的美食摊和中国文化风情展台。灯笼、春联和人们身上穿着的旗袍唐装,一起打造出浓浓的年味。
朋友聚会共庆佳节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可是新***在美国绝大多数是“无亲无故”的,于是朋友间的聚会就取代了国内过年时的走亲访友。
大家聚在一起,互道“过年好!”“新年发财!万事如意!”,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唱卡拉ok,天南海北地聊着,置身其中让人恍惚穿越万里,直把他乡当故乡。
不过在美国的家庭聚会和国内宴请亲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首先,大部分聚会都是在家里举办的,很少去饭店。在美国,很多家庭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过年的聚会常常多达二三十人,甚至有四五十人的,这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孩子。而美国的饭店,包括中餐馆,很少有国内那种大包房,反倒是自家的房子都很宽敞,大多有地下室和游戏室,这样大人孩子都有空间各得其乐。
其次,主人客人都不会太过劳心费神。在国外华人聚会大多数是“百乐餐”(potluck)式的。主人家不必大包大揽,而客人们也不必为“送礼”烦恼,只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做两道好吃的带来就能赢得满堂喝彩。
家里营造中国年味
“吃年夜饭,看春晚,给长辈亲戚拜年,给孩子发红包”,这些咱们中国人过年的常规节目,在大多数海外华人家庭里是 “一个都不能少”。
刚刚收拾起圣诞节的装饰,很多华人家里又贴上了春联、福字,挂起了灯笼、中国结。置身其中,我们告诉自己、告诉孩子,过年了!
不管是不是赶上周末休息日,年三十儿晚上的那顿饭总要做得丰盛些,因为那是过年的标志。尽管在美国很多地方买不到地道的中餐食材,可是每家都会想方设法做出几个地道的家乡菜,再包顿饺子,这样年夜饭的感觉就找到了。
近年的春晚总是被吐槽,可是在海外看春晚还是感觉挺亲切的。每年春节后,我在华人中文学校的第一堂课上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春晚哪个节目最好看最好玩儿,那些能看懂小品的孩子在ABC(美国出生的华人孩子)中汉语水平绝对算是“顶级”的了。
三十的晚上或初一的早上给远在国内的父母拜年,这在几年前还是个“艰巨”的事,因为那时大家都用电话卡,一到过年的时候,电话就被打得“瘫痪”。
现在好了,有微信和各种***,大家反而很少用电话了。除了我们自己给父母拜年,我们的下一代也会亲亲热热地给祖父母拜年。
在美国好多华人家的孩子中文都说不溜,可是你要是问他们过中国年都做什么事,他们一定会不打奔儿地告诉你:“拿红包。”
我大女儿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春节时想到这是她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年,我们特地给她寄去一张春节贺卡,里面夹了一个红包,女儿收到后特别高兴,说看到红包格外想家。
在美国,红包不必大,孩子们极少去攀比谁得的红包多,因为在美国他们只有爸爸妈妈给的一个红包。在他们心里,那就是中国年的象征之一。
虽然生活在海外,可是“过年”情结却深植于华人心中,过年也成为海外华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远方老师在美国”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文化差异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文化差异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