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德夫妻的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德夫妻的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外合作办学是否两年到国外学习?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或者你去看一下我昨天写的文章,里面关于中外合作所有的内容都讲了一遍。
我先回答你的问题,这个要不要去国外读两年是个不确定性问题。每个学校对这个要求不一样,你最好***上看看简章。如果没有就打电话问问招生办,一般学校的培养模式有3+1和2+2模式,你说的应该是2+2模式,现在无论哪种模式,一般都不强求出国了,以为以前强制出国效果不好,出去的学生不能适应,雅思不过关,语言不通,导致结果很差,现在有一般是先要求过雅思再出国,有那么几所学校是必须出国的,如果你雅思第一年没过,那你要延迟毕业一年过了雅思,再出国学习一年。
所以具体要不要出国建议你打电话问问招生办,他们会给你详细说明,还有奉劝你一句,问一下中外合作的毕业证是否跟本校一样,不然会影响你以后就业。谢谢,希望能帮助你,还有高考方面不懂得,可以私信我给你解答
谈中外合作首先有三个问题要搞清楚,1. 是否通过高考***内招生? 2. 中外办学机构是否为独立法人? 3. 是否本科一定要出国?
先说第1个问题,凡是通过高考统招入学的,就是高考大厚本上列出招生***的,都是国家认可的,在身份上跟其他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一模一样,可以放心去读。这个跟高考***外录取的什么2+2,3+1有本质不同。
再说第2个是否独立法人的问题。大家熟知的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温州肯恩等都是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因其为独立法人其毕业生的文凭跟其母体学校没关系,盖的章是合作办学机构的章,比如西交利物浦,其毕业证跟西安交大就没关系,盖的也不是西安交大的章而是西交利物浦的章。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般为其母体学校的一个普通学院,跟其他学院一样,法人都是母体本校。这些如交大密院、浙大UIUC、同济中德、人大中法,电子科大格院、北邮国际等。这些中外合作的毕业生,其中方毕业证学位证跟本校其他学院一样的,没有区别。
对于是否本科需要出国,各个学校情况不同,比如交大密院,每年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择优录取进入2+2,大三去美国,其余的学生4年国内。电子科大格拉斯哥学院,在雅思总分6.5单科全6以上,同时没有挂科的情况下,可以申请2+2,但每年申请的学生仅20-30个,大多数成绩达到的学生选择国内4年。所以各校情况不同,但并不是中外合作一定要2+2或3+1,也不是每个人都想2+2或3+1
从清末到民初为何德国一直援助中国?
题主为什么会觉得德国一直对华援助合作?我觉得正常的贸易不能算援助,而且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都被德国坑过。
早在晚清时代,晚清就从德国订购军舰、***、大炮等武器。不过这都是正常的***贸易而已,并非援助。当然,德国的军舰报价比英国便宜些,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军舰设计、建造都远不如英国,急需打开市场,并非为了给清***提供援助。
而德国和国民***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取中国的钨、锑等战略物资。在1934年8月23日,中德两国签署了《中国原料及产品对德国工业产品交易合约》,双方约定,以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
1936年4月8日,中德两国又签署了《信用***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信用***,中国每年可以购买2000万马克的工业产品,同时交付1000万马克的农产品和矿产,所以相当于德国每年提供1000万马克的***。
如果单纯从这个***协定看,倒也可以算德国对中国提供了援助。但是实际上由于***限定购买德国的工业产品,而工业产品这个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加价获取巨额利润,特别是***国际市场售价可以轻松翻倍,所以德国实际提供的商品价值远远不到2000万马克,德国实际并不吃亏。
以德国提供的150毫米榴弹炮为例,34年中国购买的24门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德国报价154629.45元一门,折合45461.05美元,是比德军自己***购价格贵了3倍。还有从德国购买的军车,给中国的报价直接翻倍。至于德国人把出口到中国的装甲车上原配的MG34给拆了,换成MG13这种小花招就不要去说他了。
所以德国和中国当时最多算***贸易,不能算援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德夫妻的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德夫妻的海外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