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录海外生活趣事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记录海外生活趣事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国外航天员的作文?
2020年的一个早晨,我正在看报纸,报道上说我们国家在多年汲取的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自行制造了可以进行登月的火箭和载人的登月***,看到这样的好消息我很激动,这时电话声响起,上级通知我赶紧坐磁悬浮列车前往中国国家航天局,因为我被航天局选中可能担任首次登月行动的宇航员。
到了航天局后,工作人员告诉我去训练室进行练习,我一进门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原来我们的教练竟然是我最崇拜的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我想有杨利伟这样有过太空经验的教练来指导我们,我一定会学得出奇的好。在这期间,我们在水中练习失重、辩别方向等各种高强度的训练,虽然非常艰难,但是为了当上登月宇航员,我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终于在几个月后,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有资格登上月球啦。
我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和注目下自豪地登上了火箭,“3、2、1,发射!”随着火箭的轰鸣声,我离开地面朝着太空飞去,几天后我抵达了月球,那里只有岩石和环形山,其它什么都没有,因为我只有21小时的时间,按照任务我必须马上从月球上取回55千克的月球岩石带回去,正当我在取岩石时,月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月震,本来月震只是地震的六分之一破坏力并不严重,但这次月震却把我的飞船震成了碎片,没有了飞船,我无法回到地球,怎么办怎么办?我万分焦急……正当这个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孩子,快起床啦,要不上学就迟到啦!”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叫我。
原来这仅仅是个梦,却让我真实体验了一把做宇航员的激动和不易,但这又不仅仅是个梦,它也是我长大后的理想和目标,我将要努力和奋斗去实现的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
请武汉同胞谈谈方方日记以及方方日记在国外发表这件事,谢谢?
您好!谢谢邀请。我是江城in武汉,地地道道的武***,从疫情出现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武汉半步。可以说这次疫情对我一辈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想我是有资格回答你的问题的。
首先我想谈谈方方日记。我觉得方方作为一名作家,在疫情期间写日记无可厚非,虽然方方在全国范围内名气并不是说家喻户晓,但是在武汉还是有一定名气的,至少没有发生疫情前,我是知道她的。当时知道她写日记的时候,作为同是武***的我们,当然特别支持,尤其是前期,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武汉面对疫情比较被动的时候,她的日记让我们产生了一些共鸣。但是后来慢慢我就觉得不太认可,到最后完全不支持,她的日记真的只能叫做《方方日记》,绝对不能称之为武汉日记,她写的绝对代表不了全部的武***。
作为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心理非常复杂,一般都经过了惶恐、忐忑、愤怒、焦虑到逐渐看到希望、充满信心。这才是真正的武***的心路历程,感动、希望、信念这些绝对不该被遗忘。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去做过志愿者给医疗队做饭,我哥哥还去放舱医院做志愿者,这就是为什么钟南山老先生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民是英雄的人民”。每一个武***都在为这个城市贡献自己一点点微薄之力。方方日记全是听说,不知道为什么她听说的全是一些比较消极的消息,难道没有听说过正能量的故事吗?还是她自动选择屏蔽了?还是她的朋友都看不到这些正能量的事情呢?这是我作为一个武***,难以理解的!
另外来谈谈方方日记在国外发表吧,现在本身就是一个敏感时期,特别是现在国际社会波谲云诡,作为一个作家,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日记,还将这样的日记拿去国外发表,我们武汉百姓难以认可。如果这本日记是真实的记录的百姓如何战胜这场战疫的,我觉得去国外发表还能让国外学习一些我们的经验,可是它不是,它代表不了武汉,诠释不了武汉。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普通老百姓就可以那么团结,那么爱国爱家,有了这种团结的力量,真的什么都可以做好,哪怕是“******”,我们不也将它控制下来了吗?反而是部分高学历的所谓“精英”,做得事情却让我们无法理解。
总之,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百姓,首先觉得方方日记绝对不能称之为武汉日记,她代表不了所有武汉百姓,另外作为一个武***,一个中国人,坚决不支持在国外发表并出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录海外生活趣事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录海外生活趣事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