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的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的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外都惊讶中国的发展,你有过哪些关于时代变迁印象深刻的经历?
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
本人90后,家在中部某人口大省。小时候家住农村,学校距离村子有两三公里,7岁之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每次去上学,最痛苦的就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尤其是等到下雨的时候,无论大雨小雨,上学路上裤管上都会溅上很多的泥点。
七岁之后,村里修了一条通往镇上的柏油路,从此上学就成了意见不那么痛苦的经历了。
柏油路修好了,在村里也能看到汽车了,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趴车”,每当有大篷车(农用三轮)或者拖拉机从村口经过,胆大的孩子总是勇敢的去追上绝尘而去的车,并搭一会车。等到司机发现了,被臭骂一通,然后得意洋洋的向同伴走去。
再然后,村里人也开始陆续买拖拉机,孩子们再见到了也不会惊讶了。
记忆很深的还有就是火车。
8岁那年,跟妈妈一起到甘肃找在那里打工的父亲。从老家到镇上,再从镇上转车到县城,再有县城到省城,最后乘坐绿皮火车从省城到甘肃。印象中很深的就是人超级多,还有一个风扇在头上转动,窗户还可以打开。
当时年幼,做的也是硬座,妈妈就用衣服在地上打了个地铺,我就在火车的地板上睡觉,来回倒车加上火车速度很慢,足足走了五天才到。
后来等到上大学的时候绿皮车已经逐渐被淘汰,换成了T字头的特快,再后来就有了高铁。
大学毕业,做毕业旅行,坐高铁从北京到西安,再从西安到兰州,仅仅用了八个多小时就到了,简直不能太快。
不由得感慨,交通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便利度也高了很多。
小时候,村里出去打工的人最痛苦的记忆,往往都是在绿皮车上把辛苦一年弄丢,只留下外套上的一道被小偷划破的刀痕;如今这种事几乎不会发生,随着高铁的普及,他们在外边打工离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衷心希望高铁越建越多,让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首先住房条件取得了很大改善。就拿上海来说吧,尽管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但老百姓住房很憋屈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形象地比喻上海住房情况,一家三代或者一家四代住在一个屋檐下,不足为奇。小夫妻床头拉上一道布幔作婚房,室内架亇阁楼,室外搭一间,动足脑筋想尽办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了很多政策措施,改善人民住房条件。棚户区改造、老住宅改造、商品房、廉住房、经济适用房,各种解决住房困难政策层出不穷。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虽然还有一些地区和住户,住房有待改善,但随着发展,这些现象会得到解决。
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交通工具了吧,听奶奶他们说,以前去很远的地方,要么走着去,要么赶着驴车去,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可以骑着***大杠自行车去。再看看现在,去哪里都可以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大巴、私家车、火车、动车、飞机,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了!
退休后和以前工作生活变化太大,有些不太适应,如何适应?
今个月我刚55岁退休,我不觉得有退休后有什么不适应,反而觉得很写意,很舒服,又刚好碰到疫情,每天宅在家,吃了睡,睡了吃,感觉得非常幸福,不用上班,没有压力,不用工作,就有钱吃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感觉非常美好。
这样生活,我想过一段时间,等感到无聊了,就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为自己找乐子。努力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再次把自己融入到老人大学集体生活当中去,参加太极班,摄影班等等那些不用动脑筋的学习班,充实自己又可煅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我想就静下心来坐在一边看看电影、连续剧,也看看书。这样可带我跟着电影、连续剧和书中的角色一起在另一个世界里畅游,跟他们同喜同乐,也可能是同悲,但这种感觉倒也是很不错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同时,我要努力地保持和朋友之间的联系。这个年纪了,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只要有时间我会经常找朋友去聊聊天、欣赏一下各自的厨艺,交流一下经验、互相赞美一番、哈哈大笑一阵,真是很痛快。在我们的空间里可以谈天说地,排解对方的烦恼,分享对方的快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的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的变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