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滞留海外三个月是一种什么感觉?
说实话,现在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恐惧了,也没有当初那么着急上火了。
到目前为止,我被疫情滞留非洲已有三个多月。当初本已经订好了回国的机票,哪曾想所在国突然宣布关闭国际机场,导致机票作废。当时的心情很糟糕,因为我们都明白非洲接下来的疫情不容乐观。
非洲人口多,医疗检测条件有限,医疗防护用品严重短缺,国民整体素质偏低,对于***的防范意识浅薄,国家公务员普遍贪腐很严重,导致疫情管控是个大问题。
从国际机场关闭,疫情严重三个城市的封城措施,整个过程半封半解的管理疏松,被确诊阳性的病例很多从隔离中心逃跑至今未被找回…,知道现在疫情已经几乎覆盖全部四十几个州,每天都在增加病例。
总之,我们滞留的这三个月,已经觉得见怪不怪了,好像心情也平复了,目前能做的就是呆在原地,减少出门,多囤食物,做好防护,等待好消息。
才三个月呀,我俩口去国外十几年了,在美国十年签证半年或一年去一次也同样呆这久。
到新加坡后是长期签证,一年也呆过,最长呆过三年时间,陪儿溜狗,那时媳在美国没回新加坡呢。儿要常从新加坡探亲。
有了孙子双方亲家换着看,去年我俩口三次去新加坡共呆七个月。
本在国内呆半年替换亲家,这不疫情给耽误了去程。
在世界哪里生活其实过的中国日子,都很好呀,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有时我想天生是在国外生活的人,从小爱吃雪糕,面包,喝奶,爱用刀叉和勺子。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那是煎熬,提心吊胆。当然,极个别的人倒是可以呼吸自由的新鲜空气,他们求之不得呢!
***疫情,令世界变得如此脆弱,谁能独善其身?当中国首先爆发时,那些西方国家幸灾乐祸,以为是亚洲人感染的,可如今蔓延全球,其危害之大,触目惊心。三个月,犹如三十年一样漫长啊!估计都是一辈子的心里阴影。
手里有1000万人民币的人,生活在美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不就是中国国内在北上广深有套大房子,想***美国的人想了解的吗?
首先得考虑你来美国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过这个问题就是问有1000万人民币,生活在美国的体验,似乎不考虑后续收入。1000万人民币折合143万美元。
那就要问生活在啥地方。喜欢热闹的人,要去纽约、旧金山等地方,那这点钱可不够。咱还是说像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等这些二线城市的相对好区吧。买套说得过去的房子,面积大约100多平米的房子,至少需要50万美元以上,每年房产税、物业费、维护费等1.2万美元以上,十年12万美元。或者在这些地方租房,还算可以的区域一套3居,每个月房租3000美元。一年3.6万,十年36万,不考虑房租上涨。
买一辆中等车,加保养费、保险费、汽油费、汽车税,一年大约1万美元,十年10万美元。
医保会是很大的负担,一个三口之家,稍微像样的家庭医保***,每月保费至少1500美元,一年2万美元,十年24万美元。这还不考虑保费每年以10%以上幅度在增加。
***设孩子需要在美国上大学,压力更大,一年学杂费生活费至少5-6万美元,4年24万美元。
剩下的就是日常生活费用,三口之家食品一个月600(基本只能自己做),一年7200; 服装一年600;日用品一年500;通讯互联网等一年2000;水电煤气一年3000;旅游玩乐一年3000;应急费用一年2000。这么算下来一年2万不为过,最基本的生活哦。十年24万,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少回国探亲,探亲三人机票就要3000美元左右。
以上合计144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000万人民币,三口之家,不工作,大概可以紧巴巴地在美国生活十年,不算差,但算不上很好。
1000万人民币折合153万美金!美国三线城市生活成本,包括租房每年10万美金!一个人生活非常舒服了!三口之家如果都不工作,要求节约一点了!一家两口人正合适!生活一般!
最近一位年长的朋友正在考虑、向我咨询这个问题,她在国内的房子可以卖1000万人民币,刚办好亲属***,已买一套公寓自住,想来美国做投资、生活。
按最近的汇率,1000万人民币差不多150万美元。国人爱买房,就以买学区房说吧,地方以加州圣地亚哥、CV学区为例吧。
按70万可以买两套 三层联体别墅,2.5个卫生间,(0.5个是不能洗澡)3个卧室,***可以停2个车。配套学区都是10分,最高分,与中学为邻,小学和高中都可步行到,小学开车四分钟。
小区配套有一年四季常温游泳池、SPA,健身房、俱乐部可以免费租用。
同样的小区,朋友的房子去年租给刚工作的年轻人,房租3200美元,物业费220元每月,两套可6400美元,除去物业费,约6000美元。
每年的房产税每套7800元。
她的房子,在国内价值1000万人民币,租了9500-10000元,相比这个,收益相当好了。
除了两套学区房,150还剩10万美元,可以买个很好的车。
每月6000美元,交过税后,也可以过相当不错的生活了,因为基本的生活用品费用在美国很低。
上美国的房产网站 zillow 或 redfin 就可以查到图 小区环境和室内情况。
在尔湾买个一般的独栋140万美元的 就什么都没了……美国的中产区。去一般的收入区东谷的奇诺70万美元,大约500万人民币,剩下的也撑不了几年,房产税每年1.4万美元左右。
真的想到美国来生活,那当然不是希望来了以后在担心受怕的情境下过日子的。起码得有个稳定的温饱生活吧!对不对?
在美国,租房与买房,在货币上其实是差不多的。五年以上定居在某处的,买房少许合算一点,所以这个不用考虑形式,只用考虑你必须每年在住房上花费三万美元左右。
不提心吊胆,你就得合法地进美国定居。投资***,先不考虑排队十年,你得压上一百三十万美元,进美国后的五年后可以收回投资。考虑排队,你得准备十五年后取回你的一百三十万美元。^_^
再考虑过日子,三口之家,不考虑孩子的教育成本,只讲温饱,按美国贫困线计算吧,每年三万美元可以活命。
你如果有能耐赚钱,那就恭喜你了,如果没有能耐,那就靠利息吧,美国的存款利息很低,就算百分之一吧,你的存款应该有三百万美元。注意,你有很多存款,所以你享受不了穷人的***了!所有保险你都得实打实地交付,三口之家,大约每年二万五。这样,你的存款还要加二百五十万。
综上所述,想合法地进入美国靠吃利息过上稳定温饱的日子,你得准备六百八十万美元。
当然,你如果有能耐,进美国就能让美国发钱给你,就能独立谋生,那就无所谓了,像我孩子和其他学子那样全奖读博,毕业留下来,那样花个十万人民币起步也就够了。
有六百八十万美元,你跑美国来?犯傻啊!
为什么感觉在国外,遇到了互相不认识的中国人鲜有打招呼的,戒备心很强?
谢邀!
为什么在国外,中国人见到不熟悉的中国人,都不会主动打招呼?
答:这个问题,刚到国外的人,感受最深。而在国内的人,几乎都不会去计较的。
为什么说,在国外的中国人感受比较深刻呢?因为,有个对比的落差。在外国许多国家的人民,当见到人时,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住在一个地方,都会打个招呼,哈喽哈喽的。把这当做做人的礼节,礼貌。但不证明了他们就跟你很熟了,是朋友了。
而中国人,在国内,不熟悉的人,除了做买卖的,见到客人,管他熟不熟的,都热情打招呼外,路上檫身而过的,相互不熟悉的人,是不会打招呼的。不打招呼是正常的,打招呼的,那就吓人了,你想干什么呀?以为你有什么企图呢!这就是国情。
而到了国外,国人见到外国人,相互打招呼,心里很舒畅,坦荡。但是国人一见到国人的时候,立马心里提起国内的防范习惯,不熟悉的人,决不打招呼。因为,一打招呼,那就表明是熟人了,可以进一步了,万一有个什么请求之事,那就麻烦大了。因此,在国外,国人对不熟悉的国人,能避开就避开,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一点,连外国人看在眼里,都很不解,不可思议。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要上纲上线!国内的人情世故本是如此常态。
入乡随俗,我相信到了国外时间一长的人,也会被国外的人情世故所改造,以见人打招呼为礼貌。
想想也可怕,记得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见人要打招呼,讲礼貌。可现在的人,都在教小孩:注意防范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时代是不同了。
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度变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传统的礼仪之邦变得互相防范彼此戒备。在国外,确实是一大早就和当地路人彼此愉快地打招呼,传递善意心情好好。可一见到中国人彼此冷漠互相刻意避开眼神。都是游客,倒也不怕对方坑骗自己,但就是亲近不起来,热情不起来,就是有一种知根知底的不喜欢。这都是国民教育结出的硕果啊!唉╯﹏╰多说无益,始作俑者你懂的!
对这个事情我有自己的看法,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新老***的矛盾。刚开始大家也许都抱着良好的心愿走到一起,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互相间却形成了很大的误解。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这事吧。我是***澳洲二十多年的老***。从07,08年开始澳洲来了很多中国的生意***。他们很多有着在中囯做生意的经验,但英语不好,对国外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不理解。刚开始我们一看是中国就全心全意地帮他们安顿下来,从租房子联系学校,到解决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在澳洲其实每个人都在努力打拼,也很难挤出大段时间去帮别人,短时间的帮助可以,长期的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由于语言的关系同胞喜欢聚在一起,凡事不客观理性的判断,而往往听从于所谓朋友怎么说。这就延生出一些专做中国人生意的公司。坑害新***的事时有发生。我们正经做生意的人会理性地给你分析生意利弊,但不会哄着你说话,对于在国内做老板的人他们更喜欢与那些整天哄着他们做孙子的人交往,然后人家就做了个套等你钻。从律师到***代理,会计师等都存在宰人现象。几次被宰就对老***产生了成见,变得谁也不信了。而我们这些真心帮助他们的人也觉得一片好心被误会,也觉得被伤害了。从此咱也跟新***保持距离省得人家觉得我们有所企图。
我的建议是去到一个新国家就不能老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应该尽可能地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办事别依赖于国人,其实多数当地的专业人事还是很守规矩的。对于只针对中国人的生意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工作和私人交情尽量分开。还有一点就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的。
的确是那样,我去中国旅游时也感受到了,我是华人,常被误认为中国人,所以没人会理我,可是如果知道我是来自国外的,就会变得很热情,开始变得很会聊,为什么会这样?我也想知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海外生活多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