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孤独 空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孤独 空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留学生的生活就是纸醉金迷、花天酒地?
我是一个留美妈妈。我们独自一人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忍受了多少生活环境不适和学习环境压力,这个中艰辛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到。我刚刚到美国时,头发掉的很厉害(各方面压力都大),原来在家不吃辣椒的,现在忙得时候叫的外卖麻婆豆腐连汤汁都拌饭吃了,还觉得好吃。学会了自己烧菜了(虽然很多时候根本就没空烧),有时看书学习到废寝忘食的阶段(发现自己一天都没吃饭了)。
我的邻居小伙伴们是学建筑设计的研究生,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在学校实验室里干活不回家的,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或直接地上睡一会,这个中辛酸你们有几个会理解呢?留学生并不是海外烧金,我们也在努力。
现在国内一些人的想法真的很可怕。自己得不到的就希望别人也得不到,自己无法拥有的就说别人是偷的抢的,看到有钱人就觉得人家的财富是大风刮来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键盘侠可以通过网络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只希望年轻人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事情。对于想要得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为什么留学生会被人误会至此,很简单的,偏见无处不在。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少一点对别人的偏见。偏见来自每个人。以偏概全,是人类的本质,也有心理学上的依据。当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你要找一个评价标准,又要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个人,不可避免的把人给标签化了。
为了反本能,就需要不断用理智来思考问题,用事实来说明问题。个体差异性太大了,就连现在的自己和五年前的自己都不一样,又怎么能确定某个群体是什么样的呢。所以聪明的人,成熟的人,理智的人,有素质的人从来不给别人贴标签,至少要克制。阻止自己不理智的思考问题,去认清事情和人的本来面目。留学生给国人的印象想要改变,任重而道远。
这种观点虽有失偏颇,但也反应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因留学生中普遍家境较好,在家里时,自身的很多素质,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也没有面对全新环境的心理准备。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通过放纵的方式,排解心灵的空虚,就成了很多留学生的必然选择。在家时,就有着良好的家教,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并能有效约束自己,为理想而努力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也必将成长为新一代精英。
疫情静默在家,为什么许多人会无所事事,着急无聊?
一、因为你从广大天地回到了方寸之地。
国家统计局于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111.18平方米。
一百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天天朝夕相见,以前是一天不见如隔三秋,现在是朝夕相处度日如年。
以前是早晚见娃,亲不够爱不够,现在是只想早一巴掌晚一巴掌。
如果再有二胎甚至三胎,那就只想耳朵塞棉花,只想自己是个***人,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千万别烦我!
如果再是三代同堂,那不可避免的婆媳问题只能是无限放大。
二、对静默时间的不确定性,让你恐慌,让你没着没落。
从三天再三天,从七天再七天,甚至一个月。什么时候是个头,你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这种没有确定日期的等待只能让人百无聊赖。
三、疫情期间,很多公司停发或减半发工资,让人荷包受损。
在这时每天闲居在家,收入在减少,但日常支出却并没有减少。这时的心情除了着急还有无奈。
四、一天24小时,除了一日三餐、打扫卫生,再没有更多的事可干。
这时每天的时间都是如此漫长,***剧看不下去,游戏伤眼,看书心不在焉。而自己只能看着钟表在缓慢转过每一分,除了无聊还有什么。
五、但我觉得一切在于心态的调整。
我们去年也静默了一个多月,刚开始不能下楼,到最后才能在小区活动。开始的半个月也很烦躁,但慢慢心态就缓过来了,每天尽可能美食花样翻新,再每天在家里跑步、瑜伽垫上锻炼。把以往看过的书再温故而知新,时间也就没有那么漫长了。可惜那时没有开始写头条,不然更有事可干了,每天除了写文再拜读友友佳作,哪有时间无所事事,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孤独 空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孤独 空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