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刺绣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刺绣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刺绣四大流派?
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产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1、湘绣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湘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2、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3、粤绣
粤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今广州)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
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兴盛,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并将绣袍献给国王,得到重赏,粤绣从此扬名海外。
4、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苏绣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
慈禧是清王朝最败家的女人,她那奢靡和肮脏的生活达到什么程度?
正史、回忆录、传说一一奉上。
大清后宫的生活自然比老百姓奢华,所住宫殿也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圆明园的奢华大家都明白。
慈禧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人物,自然很好的承接了这些宝贵的财富。那么历代皇帝皇后的生活标准都不低,为何慈禧却是最败家的呢?关键是慈禧败家的时候,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清史稿》为满清遗老所写,其中别没有为我们详细的记载慈禧奢靡和肮脏的生活,但是,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慈禧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太后六十万寿,上请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按照大清最鼎盛时期的模式给慈禧拜寿,在内忧外患之时,是不恰当的。再说,康乾是皇帝,而慈禧不是,这样做就是过分了。
正史涉及的很少。但是有一本书,叫做:宫女谈往录
这本书里倒是记载了不少
慈禧不喜欢香薰,喜欢水果的香味。要用新鲜水果熏屋子。这个桥段在大宅门第三部的时候出现过,二奶奶去济南,白七爷就是这么招待老太太的。
储秀宫里长年放几个大缸,一缸装几十斤水果,一年少说得用掉几万斤水果闻味儿。
还有,慈禧每次进膳要一百二十多道菜。各色珍馐应有尽有。逢年过节,还要有寿比南山,江山一统等寓意吉祥的菜肴。
夏天为了给慈禧驱蚊虫,要弄一个好大好大的蚊帐:
具体地说,给老太后寝殿搭天棚,目的是做成一个大蚊帐,把宫殿罩起来。而这蚊帐是非常的大,包皮括整个乐寿堂。对天棚的要求也必须是严丝合缝,不许有一点空隙往里飞蚊子钻蠓虫
吃个点心,也是及其讲究,夏天的小吃都必须冰镇:
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简直是精美极了。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有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 桃、怀山药、枣泥糕等等。甜瓜果藕不是把甜瓜切了配上果藕,而是把新***上来的果藕嫩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葡萄干、鲜胡 桃,是把葡萄干(无核的)先用蜜浸了,把青胡 桃(南方进来的)砸开,把里头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吃果藕可以顺气,吃青胡 桃可以补肾。其他像酸梅汤、果子露就不在话下了
对现在的人来说,冰镇不是个麻烦事,打开冰箱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个时代,冰镇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做到的。
就连穿袜子,慈禧一年也得一万多两白银。
老太后穿的袜子的原料是纯白软绸。需要知道,绸子是没有伸缩性的,所以做起来必须合脚,最困难的是当时的袜子在脚前脚后有两道合缝,前边的缝像脊梁一样,正在脚背上,这可是关键,如果线掐得不直,线又缝得有松有紧,袜子就容易在脚上滚,袜线就歪歪扭扭,因此,要求裁缝技术非常高。再说,脚的迎面袜子上有条缝,像条小蜈蚣似的,那有多难看呀,必须让能工巧匠沿着前后合缝绣上花,掩盖住合缝造成的缺陷,这样一来,每双袜子花费的工就大了。老太后的袜子不管多么精致,也只穿一次,决不再穿第二次。算起来,每天至少要换一双新的。就算绣工是非常熟练的能手,也要七、八天才能绣成一双,算来一年要用三千个工供老太后穿袜子,加上***买、原料、工匠的膳宿生活等,光穿袜子一项,老太后一年就需要一万多两银子。 ”
《宫女谈往录》 这本书记载了很多这种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下这本书看看。
不过,这本书也对一些传言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比如,安德海是***太监,慈禧跟安德海是那种关系。。。。,这本书对这些谣言一概否定。
除了慈禧生前的一些传言之外,还有被孙殿英打开的陵墓。
慈禧陪葬了多少东西呢?《爱月轩笔记》有过详细的记载:
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十八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一百零八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
那这些东西价值多少呢?《爱月轩笔记》也给出了估算:
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5两,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四两重的大珠系外国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这只是一部分陪葬,已经到了天文数字,这种事情发生在清末是承受不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刺绣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刺绣海外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